亚洲通

图片
您的位置: 首页 >适老专区>专题专栏>详细内容

文化芬芳为幸福生活添彩——常德市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综述

来源:常德日报 2024-09-23 10:31 字体:【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常德,文化繁荣、精神富足是题中之义。

常德,是一片文化的沃土。2000多年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行吟沅澧泽畔,写下了千古不朽的诗句。这一承载着深刻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思想文化血脉,不断浇灌着文化的土壤,催生着文化的花蕾。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我市文化事业在曲折中向前。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我市文化事业活力得到全面释放。

1987年,原常德地区文联和丁玲的“第二故乡”北大荒文联共同发起,原中共常德地委批准设立了跨地区文学奖项——丁玲文学奖,奖励两地作家创作的、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优秀作品。

1991年开始,常德以市城区沅江防洪大堤为载体,历时10年修建大型文化工程——中国常德诗墙。诗墙荟萃了中国当代名家诗词、书法、美术精品,是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著名诗人余光中称它为“诗国长城”“半部文学史”。

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更是心系民生的幸福指标。群众不断攀升的幸福感得益于我市加快构建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所带来的红利。

走在常德大街小巷,一个个书香味浓厚的城市书房成了市民新的打卡地。常德各大城市书店不仅配套图书自助借还系统、数字借阅机、有声图书设备等智能设备,还与市图书馆实现了图书通借通还。我市还在机关、社区、学校、部队等具备条件的地方,设立了87个图书流通服务点,把图书送到群众身边。此外,农家书屋也在乡村遍地开花,全市现已拥有1507个农家书屋。

文化惠民之风持续吹满全城,各类惠民活动奏响了绚丽多姿的文化“大合唱”。

2012年起,我市深入挖掘本地特色文化资源,举办了群众文艺演出“百团大赛”。在首届“百团大赛”中,全市共有970个群众文艺团体报名参赛,100个文艺团体参加市级决赛,累计演出600多场,参演群众有4万多人,现场观众有160多万人。如今,“百团大赛”已走进第13个年头。

在传承古老文化的同时,民间艺人们还借助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将法治建设、廉政建设、善德文化等融入其间,在潜移默化中引起广大观众的强烈共鸣,促进文明实践更可持续、更富活力、更具时代特色。

在位于常德河街的鸳鸯走马楼,常德丝弦、常德高腔等民间戏曲轮番上演,向市民游客展示特色非遗项目,奏响独特地方韵味……

我市蕴藏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16个门类200多个种类,其中7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41个项目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0个项目列入常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5年,我市启动常德河街建设,将老常德人记忆中的老街从沅水边“搬迁”至穿紫河畔,让常德老城的历史与文化在城市腹地“复活”。同时,我市通过建设非遗工坊、非遗村镇,举办“百团大赛”、鼓书大王擂台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赛事,开展非遗进校园、名师带徒等培养传承人活动,推动非遗传承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一道道文化大餐丰富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一个个文化场馆吸引着市民走出家门。75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精神文化产品不断丰富,文化事业繁荣兴盛。

截至2023年,我市已拥有艺术表演团体33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纪念馆17个,广播电视台9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9.98%,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6.5万户。

如今的常德,公园广场歌声不断,舞姿飞扬;美术馆内书画作品推陈出新,雅俗共赏;图书馆内书香浓厚;美育课堂、文化公益培训等活动丰富多彩……城市因文化繁荣而增色,市民因文化浸润而幸福。踏着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节拍,我市的文化事业正凝心聚力、奋勇争先,努力创造辉煌业绩,创造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崭新春天。